受全球疫情影响,故宫博物院与德国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展的建筑考古项目长时间中断。疫情结束后,该项目于今年重新恢复。2024年3月25日至4月12日,故宫博物院古建部(赵鹏副主任)、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考古研究所北京办公室和柏林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考古学与遗产保护学科组(特克拉·舒尔茨-布里茨教授)共同举办了建筑考古学与遗产保护暑期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宁寿宫宁寿门外的西井亭(始建于1773年至1776年之间)。
培训活动的目的是介绍德国建筑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并与故宫博物院不同部门的同事共同协作,将这种方法应用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研究之中。培训的重点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播,还在于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即将中国传统的古建研究和记录方法与现代建筑考古学方法相结合。




历史上,紫禁城的水井曾为宫墙内的日常运作提供了必要的水源。此外,这些水井对于消防也非常重要。紫禁城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木材,极易发生火灾。这些有计划分布的水井能够使人们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取水,从而提高了宫殿建筑的安全性。 暑期培训班将井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体积小巧但结构复杂:井亭属结构复杂的小型建筑,是学习建筑考古学方法的理想对象,而大体量的建筑在暑期培训的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全面考察。




二、材料的多样性:井亭由木、石、灰浆、瓦和砖等多种材料建造而成。材料的多样性非常适合遗产保护的培训内容,特别有助于历史建筑保存和保护方面的交流。


三、传统木结构建筑:井亭的尺寸虽然较小,但其结构逻辑与大型殿宇相似,同时又在屋顶形制——盝顶上独具特色。通常盝顶的屋面顶部呈平面封闭状,而多数井亭的屋顶则在盝顶的形制基础上,在屋顶中央留有特殊开口。这些开口可以透光,便于使用长杆或其他工具取水或清理水井。此外,井亭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平面布局和屋顶结构各不相同。这种多样性为开展井亭建造方法和结构特征比较研究提供了科学价值。




4 月 4 日,应德国考古研究院邀请,德国驻华大使馆公使和文化处副处长前往现场,参观了本次暑期培训的授课过程。今年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标志着疫情之后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恢复,也意味着遗产保护实践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强调了跨文化合作对于保护和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同时也加强了历史建筑考古学和遗产保护方面的全球合作关系与相关知识传播。此外,培训班还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从国际专家那里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机会,进一步支持了青年人才的培养。
作者: Dominic Hosner, Shipan Zhao, Xiaocheng Chen
Blogmaster: Ariane Celina Michaelis